第一條:創業項目也講等級
資本市場本身是多層次的,投資機構和企業處于不同的地位。大資金和小資金在智慧上并無必然區別,正如卡車司機并不一定比跑車司機更有技術。
這一區別首先是融資規模,私募時大項目金額已經相當可觀, IPO時更涉及數億元的股票承銷。第二是成本,不同水平的基金運作成本相差懸殊,不夠重的項目獲得的投資收益根本無法覆蓋大基金的成本。大的投資機構有摩根、凱雷、軟銀;中型的有聯想投資等大陸、港臺以及剛進入中國試水的海外基金;小型的基金多由海外證券機構或華裔發起,專注于這個行業。
風險投資行業雖然沒有明確的分級制度,但具體到適合該分級的企業,其分級制度并不明確。
原則2:越多越貴,越多越好
風險投資家首先在國內“試水”階段投資的項目一般只有十幾萬、一百萬是不多見的。
伴隨著中國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聲名,投資中國的 VC募集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對于 VC來說,投資兩百萬美元的項目和投資兩千萬美元的項目花費的時間差不多。因此,總體上呈現出愈投愈貴的現象。但是投資機構又有一個分散風險的想法,中國 IT業計劃投入1億美元,投資50個項目,遠低于集中投資5個項目。
在這個風投的選擇上,摩根、英聯和鼎輝三家聯合投資了2600萬美元投蒙牛,這就是2002年10月的例子。三大投資機構單獨管理成百億資金,其目的無非是分散風險。另一個動機是搭便車,一家機構花精力研究項目,其他機構則直接跟進。搭便車的機構不但不認為自己有錯,反而把它看作是一種杠桿。
例如,在完成項目評審后投入1000萬元后,其他3個機構分別跟進1000萬(企業共獲得4000萬),對于牽頭機構來說,相當于1元帶動4元,杠桿率為1:4。
法則3:重視關系
商業計劃書寄出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會在五分鐘內被否決。投行界條條框框本來就很少,雖然有規則但投行界和不投行界往往是一念之差。
并且,在到處都有風險的情況下,向朋友介紹的企業總比向完全不了解情況的企業的企業要強。投資銀行、專業中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金融咨詢公司)、金融媒體和被投資企業組成了一系列交叉“圈”?;仡櫼幌?,成功獲得投資的企業90%以上都是由圈內人士推薦而獲得的。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風險投資對企業家性格的高度重視。因此,從熟悉和信任的人那里獲得商業界人士的信息將會受到風險投資的極大關注。
第四條:地緣關系
在北京和上海,風投機構和風投投資人最喜歡去北京。而且,像硅谷這樣的海外經驗表明,風險投資家一般都只投資于方圓30公里以內的公司,如果想要得到這些公司的資金,就沒辦法自己搬進去。
理由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風險投資本身就是要怎樣去建立公司,如果風險投資家每3個月去公司拜訪一次,通過電話和管理層溝通,那肯定是沒有效率的。
只有與其他董事,或與公司高層有很密切的聯系,一個禮拜去拜訪一次,與他們討論業務發展的情況等等,才能起作用。因此一般的風投公司都會把目光投向他辦公室附近的一些公司。
第五條: VC是最昂貴的融資方式
從實質上說,融資是企業和投資者之間關于風險分擔和收益分配的一種制度安排。公司要知道要關心基金對自己的估價,但卻不知道基金對自己也有估價。
這一價格就是期望回報:從被投資公司成功退出時得到的內部收益率,乘以實現成功退出的概率。期望收益率取決于資金擁有者的“貪心”程度,這是一種主流的量化模型,簡稱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例如,某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33%,國債收益率為3%,按此計算,投資者期望的年收益率為48%!簡而言之,如果3年后投資者能成功地從公司撤出(公司上市或高溢價出售),那么總回報率就會超過324%。那就是一千萬,三年后拿走三千二百四十萬。事實上,由于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和企業的卓越表現,成功上市的風險投資公司獲得的回報遠遠超過300%。
顯然,風投被接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融資方式,資金的估價公式客觀地說明了風險投資期望高回報的基礎。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