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正在迎來讓人“不明覺厲”的新一輪競賽。
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共有318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環比增加5家;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6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7.63億單,環比上升3.7%。
簡單來看,供給和市場規模已經觸達天花板,不復明顯的增長。行業開始關注質量,車型、安全、服務、會員體系甚至車內空氣質量,任何一個價值點都可以成為提升平臺價值的突破點。而在傳統因素之外,更有平臺繼續推進自動駕駛Robotaxi的深遠布局,跑在行業最前沿。
如祺出行,是競爭新階段的代表玩家。本月中旬,有媒體稱如祺出行最快將在三季度赴港上市。盡管官方回應稱暫時沒有可以透露的消息,但回顧從深耕大灣區的成功到拓展更多市場,從資本上的喜訊——今年6月完成8.42億元B輪融資,到業務上的決心——加速建立可商業化自動駕駛體系,如祺出行確實已經在兌現網約車平臺在新環境下的差異化價值。
網約車“變道”革新,拼運力更拼價值
早在2020年,如祺出行CEO蔣華就提過一個觀點:“在出行行業,跑得快就能贏的時代已經過去,高速擴張不是這個行業成功的唯一路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才是制勝關鍵。”
回顧網約車出行行業的發展,早期的規模競爭帶來的是基礎設施——運力網絡、調度算法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其后由政策與平臺合力進行的安全合規建設補全了行業的底層拼圖。但很快,一部分平臺要么繼續在價格戰思維里打轉,嘗試靠簡單的價格工具撕開更大的市場敞口,要么做起了專車服務之類的“微”創新,但卻沒有在市場上泛起什么漣漪。
今天,再回顧行業的這幾年和如祺出行四年的成長,我們很自然地看到了差異:如祺出行之所以當初在行業看似成熟的情況下破軍而出,正是因為當平臺都想走先搶市場再做強的路子時,如祺出行只做核心價值——這類似于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即“回歸事物最基本的條件,將其拆分成各要素進行解構分析,從而找到實現目標最優路徑的方法。”
具體來說,用戶出行本質上是固定需求和臨時需求的疊加。前者是通勤等高確定性需求,后者是出發購物、辦事等有計劃和突發的需求。于是,我們從用戶角度出發,可以推導出出行平臺給用戶留下印象的方式——前者往往看重的穩定服務,有車、準時等特性;后者一方面因為是非剛需消費,可能看重價格因素,另一方面因為用戶會對相關事件留下深刻印象,極其看重服務過程中的品質。
當聚合所有用戶需求,我們會發現,價格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小點,并且不可持續。那些真正對建立品牌形象、提高平臺口碑和留存率有效的,其實是服務。再抽象一層,當大多數平臺試圖給運力定一個極低的價格吸引用戶時,它們注定只能停留在交通工具這一層,無法讓用戶對平臺和品牌建立強感知。但如祺出行一開始就有自己的價值觀:靠湊夠源頭做強服務,把自己的價值牢牢綁定在出行服務上,讓每個用戶一眼看到平臺的價值亮點。當行業不得不發生轉向時,如祺出行已經領先跑出一大截。
這已經不是市場缺運力的時代,這是用戶缺消費動機的時代。一個網約車平臺想盡可能長地存在下去,需要的是差異。平臺不太可能主動激發用戶的出行意愿,但從出行選擇的傾向性上下功夫,必然更符合消費趨勢的發展。
比如,早在2019年11月,如祺出行就發布了“潔凈服務標準”,對衛生等細節做出明確要求。2020年1月,如祺出行成立如祺學院,專門負責提升司機的服務能力。2020年6月,如祺出行推出一站式數據管理及應用開發平臺“祺立方”,通過全面多維度的數據同步分析,監測出行服務全過程的細節品質。
到今天,如祺出行憑借超前意識,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用戶滲透率,和核心運營城市的用戶凈推薦值均超過30%。截至2023年6月,如祺出行已收獲超2100萬注冊用戶。
展望未來,如祺出行以領先行業、和國家政策趨勢同步的姿態,加速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讓人再一次感知到,它不知疲倦前行的力量。
如祺出行駛入新紀元,追蹤自動駕駛講技術也講體驗
運力-出行服務-智慧出行生態,這可以視為出行平臺價值發展的三級跳。
我們知道,假設把一件事物的發展以投資視角衡量,它的回報價值一定來自兩部分,被稱作市場大盤的β,和超額回報α。前者看時代紅利,后者看個人努力。之所以以三級跳來劃分出行生態的發展階段,就是將之視為一個市場紅利從豐厚到稀薄、平臺主動價值從萌芽到迸發的過程。
從滿足運力需求,到強化服務價值,最終打造自己的出行生態,最后一個階段,自然是最困難,但也最有前景的。談出行離不開自動駕駛,而自動駕駛已經在為產業蝶變蓄力。
7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滿足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發展和政府管理對標準化的需求”。
自動駕駛領域較為特殊,實踐先于標準,一旦頂層設計完善,它將得到爆炸式發展,不超前則難以搶占先機。拆解自動駕駛落地的核心要素:規范、資源、技術、產業,如祺出行已蓄勢待發。
在規范層面,如祺出行于今年4月取得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和互聯網地圖服務兩個專業乙級測繪資質。鑒于如祺出行本身已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智駕工具鏈技術團隊,在數據標注、云控平臺和仿真平臺等方面推進研究與應用,通過在規范框架下開展更大規模的地圖測繪、數據標注、場景仿真等業務,如祺出行將逐步提升針對自動駕駛研發與量產的相關能力,如數據服務、高精地圖服務等。
在資源層面,如祺出行2022年和2023年相繼完成A輪、B輪融資。其股東包括多家產業基金、相關賽道的頭部公司。
在技術層面,如祺出行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2022年6月推出國內首個全開放自動駕駛運營科技平臺。2022年12月,如祺出行發布了自研Robotaxi車輛管理系統,基本涵蓋了開放自動駕駛商業運營的全流程需求。從完整的智駕工具鏈,到前沿AI大模型的應用,如祺出行的布局已高度完善。
最后是產業運營層面,自2022年10月,如祺出行與戰略合作方小馬智行聯合在廣州南沙開啟自動駕駛Robotaxi與有人駕駛網約車混合運營以來,如祺出行加速了真實用戶場景反哺自動駕駛技術迭代的進程。
今年4月,如祺出行獲批在廣州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資格,自有Robotaxi車隊已正式上線服務。到6月,如祺出行、小馬智行與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推進車內全無人常態化運營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項目。
在Robotaxi向商業化推進的基礎上,如祺出行的三大業務板塊——出行服務、Robotaxi運營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正加速組成一個生動飽滿的立體出行生態。
事實上,如祺出行能實現快速發展的原因不難理解。比如它有廣汽、騰訊等股東,所以無論是對市場還是對出行產業和自動駕駛應用的理解,都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廣汽集團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發布了“NEXT”計劃——New EV+XEV Transition,也即“EV+ICV”(電動化+智能化)和“XEV+ICV”(混動化+智能化)雙輪驅動路線。而這條計劃中,就包含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態、智能科技及出行生態、產業鏈及產業集群生態三大支撐。如祺出行作為其出行生態的核心支點,無疑既是廣汽集團戰略能力的承接對象,又是其成果的一扇輸出窗口。
再比如它起家的時間點,正是網約車領域的基礎市場格局已經成熟,即將進入價值換代期的節點,所以它沒有被短期價值“亂花迷眼”,對出行產業的觀摩讓它更看重價值觀。
如今,如祺出行留給市場的最后一個“不成懸念的懸念”,可能是上市消息的真真假假。在看過它描繪的全景圖之后,我們知道這家公司正在其生命旅程上一往無前。大多數事件本身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距離它在意的智慧出行更近一步。
來源:港股研究社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